据企查查APP披露,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案件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一消息标志着,这家曾红极一时的雪糕品牌正式面临破产清算危机。
钟薛高,这个诞生于2018年5月的品牌,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蹿红,成为“网红雪糕”的代名词。其独特的瓦片造型、频繁的跨界联名,以及高达66元一支的“天价雪糕”,使其长期占据话题热搜,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巅峰时期,钟薛高的年营收一度逼近10亿元,线下经销商数量超580家,线上渠道也在天猫、抖音等平台收获大量拥趸。
但随着时间推移,钟薛高也陷入了争议的漩涡。2022年,钟薛高产品“31℃室温下放1小时不融化”的话题引发热议,消费者对其成分安全性产生质疑,尽管品牌方回应称符合国家标准,但舆论风波已对品牌形象造成冲击。与此同时,钟薛高被指价格虚高,成本与售价严重不符,“雪糕刺客”的标签逐渐贴牢。所谓“雪糕刺客”,指的是那些隐藏在冰柜中,看似普通,结账时却价格惊人的高价雪糕,它们利用消费者结账时的“价格盲区”,对消费者进行“背刺”,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高价买单。
随着舆论压力不断增大,钟薛高的市场表现也逐渐下滑。自2023年起,钟薛高频繁传出欠薪、股权冻结、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等负面消息。今年6月,旗下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公司参保人数降至2人,旗下14家子公司中6家已注销。线上渠道,天猫旗舰店在售产品仅剩3种;线下渠道,各大商超、便利店冰柜中,钟薛高产品近乎绝迹。
钟薛高的衰落,并非个例。曾经的“网红雪糕”品牌如中街1946、须尽欢等,如今也面临销量下滑、市场萎缩的困境。与此同时,平价雪糕却迎来“逆袭”。据媒体报道,在某电商平台上,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销量同比增长200%,伊利巧乐兹、蒙牛随变等传统品牌重回冰柜C位。线下市场同样如此,有雪糕批发商表示,2-5元价位的雪糕占据冷库存储空间的70%以上,成为市场主流。
“雪糕刺客”的集体遇冷,背后是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过去几年,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部分品牌试图通过打造“高端”形象,利用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为产品贴上高价标签。但当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际价值时,那些靠营销堆砌、价格虚高的产品便失去了市场。
钟薛高的破产危机,为整个冷饮行业敲响了警钟。品牌的塑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单纯依靠营销噱头和价格炒作。只有回归产品本质,以优质的原料、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口碑赢得消费者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消费者而言,“雪糕刺客”的退潮,意味着夏日的清凉又重新回到了“亲民”的价格区间,让人们能够在炎炎夏日,毫无负担地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