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茶香、醇厚酒韵、咸香肉味,浙江省的西湖龙井茶、绍兴黄酒、金华火腿,承载着历史的韵味,也彰显着当下的活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浙江省这三大特色产业成功入围,成为浙江乃至全国食品产业的闪亮名片。
西湖龙井茶,堪称中国绿茶的翘楚。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独特品质。这里土壤肥沃,多为富含机物磷的微酸性沙质土,山峦环绕,林木葱茏,北高南低的地势既阻挡了北方寒流,又截住南方暖流,常年云雾缭绕,茶树在漫射光与紫外线的滋养下,茶叶中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成分不断合成与积累。从“狮、龙、云、虎、梅”的传统字号产区,到如今的整体保护传承,西湖龙井茶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与发展。过去,根据产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便有了“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称呼。如今,这片约9000亩的茶园,年产龙井茶500余吨,不仅是杭州的“金名片”,更成为国家礼品茶的代表。其制作工艺精湛,传统手工炒制需历经“青锅”与“辉锅”,炒茶师傅凭借代代相传的技艺,让每一片茶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绍兴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系列振兴举措让黄酒产业重焕生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绍兴考察,赋予绍兴“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的重大使命,更为黄酒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支持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重塑辉煌。绍兴迅速行动,成立高规格实体化运作的黄酒产业发展振兴总专班,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创新方面,积极推进科技项目攻关,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提升黄酒品质,去杂醇指标及控制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大力保护“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建立文化信息库,推进黄酒专用原料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糯稻种植面积,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在市场拓展上,坚持“越酒行天下”,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提升绍兴黄酒的国际影响力。
金华火腿,曾有过辉煌的过往。抗战期间,其价格远超茅台酒,成为当时的“奢侈品”。如今,虽面临市场竞争,但金华正积极推动产业振兴。一方面,推出“双十条”政策,助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30年,火腿产量突破600万条,两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和品牌价值均超百亿元。在国有企业引领下,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如浙江省金华火腿有限公司采用授权委托加工和自有工厂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不断突破,2022年金华获批发酵肉制品生产许可试点,已有9家企业获得发酵肉制品项目生产许可,“金字火腿”迭代腌制加工工艺,优级品率大幅提升,“金贸火腿”学习西方技术工艺,推出可生吃产品。在产品开发上,企业积极跨界,推出火腿冰淇淋、火腿饼干等延伸产品,还着力开发新菜式,举办火腿宴,让金华火腿跟上时代步伐。
浙江省的西湖龙井茶、绍兴黄酒、金华火腿,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它们在传承中坚守品质,在创新中拓展市场,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我要评论